朱勇百科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一、政治
面对仁宣遗留下来的严重糜烂的边防形势。英宗、张辅、朱冲火或、王振、王骥等人甄选后起之将,其中于谦、范广、杨洪、石亨、石彪等人皆以敢战、机敏著名。这些后起之将,除了少数善终者,一部分战死于土木堡,另一部分为英宗复辟后所杀,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
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而没有实战经验的文官武将战死;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土木堡之变前,因靖难集团后裔多不知军事实践者全以古法空谈推演,且有实践者如朱勇统军失律,延误战机,视野多集中于国界之内。而明英宗、张辅、朱冲火或、王骥、王振以能把视野投射到异域迷雾的底层边将及文臣代之;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以精文代庸武的进度放缓,大量统军失机的将领被重新启用,从土木堡之后海西女真对明朝表现出明显的轻视、怠慢的姿态。明朝内部开始以边衅攻击对手,导致朝臣不敢言边事,此种情况亦被瓦剌间谍所利用攻击发现者和各边名将。
标志明英宗亲征以失败终结的土木之变这一明史重大事件,因与宦官专权纠结缠纽,在明清时期相关历史书写中,为了适合宦官专权话语的建构,其诸多关键环节的真相被遮蔽、曲解。亲征决策环节,明清宦官话语以“劝成”甚至“逼胁”强调了王振的影响。
不论是“逼胁”抑或“劝成”,所体现的是文官集团的话语霸权以及专制君主体制下独特的政治清算形式,另外加上清朝统治合法性的需要。这是宦官话语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真相。连带对麓川之役的评论“泛朝政化”,以朝廷政治斗争的视角考量边疆问题。
对王骥主持的麓川之役的地缘得失利弊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导致弘治年间腾冲移卫之争、万历云南六驿十三堡、明末清初八关九隘等事件上一直在重复问题。缺乏应有的边疆观和疆域主权意识。?
明英宗南归后,以及皇储问题,景泰、天顺年间,明朝皇权斗争愈发激烈,朝臣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左右摇摆、嫁祸诬陷,斗争也更加残酷。
此期间的内阁也并未发挥出它的作用。正统前期政归内阁,三杨为轴,制度也渐趋完善,但无法阻止自身实际作用的逐渐下降。
土木事变发生前后,内阁作为与皇帝最为亲密的辅政机构,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既未阻止先期的王振擅权,在后期的北京保卫战和景泰、天顺的风云交替中也毫无建树,表现十分羸弱,于军国大事退避三舍。
这段时期,内阁只能尴尬地任由宦官专政,或被皇帝轻视而任用于谦,倾心委政,以至朝臣不满,上书称于谦太过专权,请求六部大事须与内阁一同奏报施行,或是任由石亨、曹吉祥等奸佞决定摆布。
二、军事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这必然会引起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则是募兵制的兴起。
扩展资料:
起因
明正统四年(1439年),瓦剌首领脱欢死,其子也先嗣位。瓦剌首领脱欢兼并太平、把秃孛罗等部,统一了瓦剌,立蒙古黄金家族后裔脱脱不花为大汗,脱欢自任太师,实掌大权,统一了漠北诸部。也先继位后,实力进一步壮大,自称太师淮王。
经过脱懽及其子也先的经营,瓦剌势力强盛,时刻窥伺中原地区。也先不从脱脱不花号令,脱脱不花与也先分别先各自遣使来明朝贡,明朝也都予以承认和接纳,分别给予赏赐。也先在遣使向明朝贡的同时,不断扩张其势力,骚扰明朝北方边境。
正统十年(1445年)也先进攻哈密卫,次年又攻入兀良哈三卫,瓦剌的势力自哈密向辽东发展,日益形成对明朝的威胁。当时明廷许多官吏都认识到这一问题,力主警惕戒备。
但当时正值王振擅权,也先因而与王振结纳,王振对明朝边境北部边防不作任何战备措施,甚至还不断指使其亲信大同镇守太监郭敬“递年多造钢铁箭头,用瓮盛之以遗瓦剌使臣”,而也先则“每岁以良马等物资”贿赂和报答王振和郭敬。
正统十三年十二月(1449年),也先和诸蒙古首领遣使向明朝贡马,虚报人数以冒领明廷赏物。其中,属于脱脱不花汗的使臣号称有471名,实际上只有414名,也先使臣号称2257名,实际只有1358名,买卖回回号称有870名,只有752名,加起来实际使臣数量共计2524名,比号称的少了1074名。
司礼监王振核实使者人数后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将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
原来事前也先遣使向明朝入贡,重金贿赂翻译官员,探听明廷的虚实。也先还曾提出过与明廷皇室通婚的要求,明朝翻译官员私下许诺,事后尚未奏报明廷。也先以为通婚成功,方才遣使贡马作为聘礼。事后也先以明朝刁难贡使并撕毁婚约及随意克减岁赐为由,集结军队出兵大举进攻明朝边境。
参考资料:-土木之变
【《铜锡合金》揭秘吉田松阴决定甲午战争命运的日本思想家】
清朝的失败刺激了日本人。
它是库山口县北部的一个小镇。从幕府末期到明治维新,常州知府的历史遗迹很多,宋寅寺就是其中之一。
在宋寅神庙的周围,有一片深蓝色的山影。靖国神社前矗立着“鸟居”,这是一座类似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通常矗立在通往靖国神社的路上。在“鸟居”旁边,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明治维新时期的胎动之地”。既然是“胎动”,那肯定是隐藏的。只有穿过一片黑暗的森林,我们才能看到隐藏的“胎心”吉田松阴——乡村学校。这是一个传统的和谐住宅,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历史上的松下乡村学校”。
松下乡村学校的部分大门敞开着,我想象着吉田松阴在这里教书。那时他刚从幕府监狱出来,坐在讲堂里,面对着一些知识的目光,讲着新鲜的理化知识。有气流吹过他的和服。他的心情一定是詹妮弗的。
中国和英国一开战,日本幕府就开始有意识地搜集战争的资料,要求清商提供清朝的资料,也就是所谓的“风书”。幕府政权根据这些不同来源、不同说法的“风书”,一点一点拼凑出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
此外,传入日本的清朝书籍也成为幕府了解鸦片战争的重要信息源,如《异族冒犯国家录》、《乍浦集》。根据这些资料,日本人还撰写出版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其中《海外新话》详细描述了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过程以及双方在广东定海、镇海、乍浦、吴淞、镇江等地的战斗场面。作者冯江渔父在该书的序诗中写道:“海洋国家的重要任务是互相认识,并有严密的准备和依靠”[1],揭示了灾难迫近的紧张局势。有趣的是,因为这本书不是幕府政权出版的,所以被禁,不允许出版。作者凌天江也被捕入狱,连为这幅书画插图的画家也锒铛入狱,死于狱中;这本当时日本急需的书,在幕府内部悄然流传。
清朝战败的消息让日本志愿军大吃一惊。以中国的实力,在西方面前抵挡不了几个回合。轮到日本了。恐怕连见面的资格都没有。在这些日本人中,有吉田松阴。
受鸦片战争的刺激,吉田松阴开始决定放弃他十几岁时学习的传统艺术——山鹿溪。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让他看起来像个傻瓜。当他十岁的时候,那个向毛利秦镜勋爵解释《武术百科全书》战术的天才少年已经痛苦地意识到他所学的战术是一堆垃圾。无论是山城切割还是骑兵冲锋,都只能当西方人的炮灰。他学习成绩很好,但和零分没什么区别。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他想坐黑船去美国留学。
果然,13年后,美国盖茨的敌人被日本人称为“黑船事件”。“黑船事件”的故事在我的书《繁荣之痛——中国历史上的蝴蝶效应》中是这样描述的: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准将佩里将军率领的四艘军舰,即日本所谓的“黑船”,刚刚在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门户上海完成编队,直指日本江户湾的浦和港。与鸦片战争不同,美国舰队没有开火是因为这个小国忍不住要打仗,所以没有必要开火。佩里在给日本幕府的国书中傲慢地说:“你可以选择战争,但胜利无疑属于美国。”他甚至给幕府打白旗,警告他们一旦战争爆发,就要学会投降,这很丢脸。经过刚才的惊吓,小明皇帝颜面尽失,一筹莫展。江户城一片混乱。庙外钟声响起,妇孺痛哭,富人准备逃往乡下。越来越多的人涌向神社,拍手向神灵祈祷,祈求‘神风’的复兴和‘黑船’的毁灭。”[3]“落后就要挨打”。最后这个积贫积弱的岛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丧权辱国。
公元1854年,当佩里的“黑船”还停泊在江户湾浦河外的海面上时,一天晚上,一艘小船正慢慢靠近美国军舰。舢舨上有两个日本人,一个叫吉田松阴,一个叫金崇福,都是昌州藩的诸侯。凌晨2时许,他们从伊豆半岛南端清水村附近的石崎村岸边出发,一步步逼近“黑船”。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做什么,甚至可能被误认为是对美国“黑船”袭击的报复。他们的呐喊终将被海风吞没,他们的命运可能会像海浪中的舢板一样脆弱。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想象他们当时的冲动。像吉田松阴这样不可思议的举动,可能只会发生在大变革时代的日本。研究了中国的历史,也找不到这样的人。起初,一切都比预期的要好。大风中,军舰上的水兵听到他们的叫声,把他们拉上船。然后,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这让船上的美国人大吃一惊。他们想跟着船去美国。
当时,走私在日本是重罪,但对西方知识的渴望让吉田松阴和金夫绝望了。在他们看来,可能美国人不好惹,谁也拦不住他们漂洋过海。但他们忘了有一个人可以阻止它,那就是佩里。当时美日签的是《日美友好条约》。在他内心的平衡中,美国在日本的利益无疑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这两个孩子轻如鸿毛。他想都没想,就决定把他们送回岸边,但答应为他们保守秘密。而吉田松阴金仲甫回到岸边,望了一眼海面上黑洞洞的战舰,转身追赶,投降了。
当吉田松阴被监禁时,他写了《囚犯的记录》。这本重要的书被收录在《1935年吉田松阴全集》,由彦博书店出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船在海中,兽满,鸟有翼”[4],呼吁幕府迅速建立日本国家舰队,应作为当前的当务之急。同时,他强调魏源“造船不如买船,造枪不如买枪”的思想不能盲目照搬。他提醒幕府,西方侵略者之所以频繁渡海入侵东方,完全是商业利益的驱使:
伊拉克以贸易为生,以侵略和掠夺为生。潮水涨得太厉害了,只有贸易才能维持生计,所以它的富国才能出钱造船。只有它的入侵和掠夺才是问题.因此,它的船是有用的,而不是它的设备[5]。
在今天,如此深刻的洞察力也令人钦佩,因为他看到像城堡一样漂浮在海面上的战舰只是一种表象。真正的驱动力不是他们肚子里的蒸汽机,而是背后的商业利益。正是闪烁的银光从远处吸引着他们,成为这些战舰真正的力量源泉,让他们的掠夺形成良性循环,让奔波于东西方之间的西方战舰变得无穷无尽
如果失去了商业力量,任何强大的舰队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早在宋代,就有许多商人和航海家,有人称他们为“海上牧民”。宋神宗早就认识到:“东南有利于国,外商也占其一。”宋孝宗还认定“城市的好处是最厚的”因此,宋朝颁布了鼓励航海和贸易的政策,所有影响“外商”的官员都被降职查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促进。拥有南宋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中国海周围,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已经成为中国船只的天下。14世纪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在游记中写道:“当时,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所有交通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元朝时,中国船只的风帆留在了波斯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到了明清时期,形势急转直下。明初,郑和船队因为商业利益的丧失,沦为“形象工程”,最终难以为继。在我的书《繁荣中的痛苦》中,我说:“明清两代的皇帝都希望他们的帝国是一个有形的实体,这样他们的权力才是真实而明智的。所以他们喜欢用草格子来固沙,把帝国的各个主体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流浪商人会让他们更难统治,这是“秩序”中的异常现象,必须坚决取缔。[6]阿明王朝的一个人王琦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的政府:
贡巴是国王的法定承诺,它属于城市的贸易。
国王的法律禁止海上贸易,海上贸易不受贸易约束。[7]
吉田松阴为日本海军的建立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目标:“养虾、收琉球、取朝鲜、拔满洲、付日本、对印,以进固退之基。”他似乎担心自己的“伟大理想”会吓到幕府当局,当时幕府当局似乎并不可靠。吉田松阴也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方案,包括:直接派遣优秀人才出国留学;日本要建立现代军校,军校的教学必须以外国书籍的原文为基础,从而直接了解和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此外,吉田松阴在呼吁组建日本国家舰队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加强日本军事的建议。例如,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获得优势,有人建议日本使用并扮演间谍的角色。他认为:“在军事房间里,人还是有眼睛和耳朵的。为什么没有耳朵听,眼睛看?”使用间谍是增强日本国力的重要手段。
他没有在监狱里浪费时间。除了写《囚犯记录》之外,他开始了他的演讲生涯,为11名关押在一起的囚犯开了一个班。教学内容包括《孟子》等儒家经典。次年12月,吉田松阴被判软禁在生父杉山的家中。他继承了叔叔的松下村学校,教附近的孩子识字,并向他们灌输改革思想。1857年,30多名初中生在这里上学。因为山甲的隔离室和客厅太窄,院子里的旧平房被改造成了一个有八个学生的教室。但是在校学生的数量持续增加。第二年,宋寅与学生合作,建了一所10个半座位的私立学校。
他从不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希望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这种空无一物的自由教学精神渗透到当时日本的西方教育中,因为它符合西方的平等精神。熊本诸侯国横井小南四季轩也采用“朋友讲课”的方式,师生平等地进行自由讨论。吉田松阴放弃了“从道德中学习的尊严”。在学术领域,没有高低之分。他鼓励学生有自由思维和独立精神。从他的学生队里,走出了高昊基德、高山金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
上帝似乎对完善吉田松阴感兴趣。他培养的19世纪50年代的年轻人,60年代的明治维新开始用——,70、80年代的阴谋霸权,90年代的与清朝决战。
他的学生木户孝吉是这场尊重和讨论幕布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他与西乡隆盛、九保君并称为“明治维新三杰”。高杉新崎成立“突击队”推翻德川时代;伊藤博文是明治宪法的制定者,被称为明治宪法之父,日本第一任首相,先后组建了四届内阁。抗日战争是他任内阁总理时发动的;山县有朋是日本陆军之父,日本内阁第三任首相,日本军国主义的创始人。
吉田松阴的这些学生在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就像一个完成队,共同完成了历史的长跑。
吉田松阴因其尊王抗外的政治立场,于安正五年十二月以煽动叛乱罪被捕,次年五月被押解至江户川町监狱。今年10月27日上午,29岁的吉田松阴在江户川监狱接受审讯。
被判死刑后,吉田松阴被安葬在仁心殿的墓地。公元1863年,他的学生、抗日学者高山新崎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东京世田谷,而墓碑则留在峨眉寺的墓地里。明治15年,宋寅神社建在石田谷墓地对面的街道上。我在库什参观的宋寅神庙是在吉田松阴死后第100天建造的。很多日本天皇和皇后都来这里瞻仰,种树纪念,有碑文为证。库什还有一座宋寅神庙,建于明治23年。吉田松阴的纪念碑也供奉在靖国神社里。
梁启超曾对吉田松阴有这样的评价:
日本改革第一功臣西乡?木门?大久保。说“不”伊藤。再见。井上?你要去吗?木墙?魏人。所有学者都会成功。如果失败是胜利者,那么吉田松阴也是一个人。[8]
在梁启超看来,西乡隆盛、高桥、久保龙一、伊藤博文、塔西佗崇信等维新派精英都是成功的英雄。只有吉田松阴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偷渡出国,打算拉开大幕,但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失败,他才得以培养出一大批改革派精英。他知道在亚洲崛起的时代,人才是最贵的,所以梁启超称赞他“输了现在,成仙了。”
[/s2/]吉田松阴的设想
吉田松阴是“幸运的”,因为日本的发展几乎完全遵循了吉田松阴设计的“六步舞”,有——个“虾夷收获、琉球收获、朝鲜俘获、满洲俘获、支那俘获、印度对抗”。他的“光辉思想”照亮了日本未来的航程。他以一种缺席的方式存在,这是一种更强大的存在。
他不仅使日本的西学运动不盲从、生搬硬套,而且灵活运用。后来,明治政府派遣间谍到清朝,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间谍信息网络,并采纳了吉田松阴的想法。1884年,东洋书院“杨轩社”在上海昆山成立,1886年,中国最大的日本特务机构乐善堂在汉口等地成立。这些机构好听的名字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搜集清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山川、河流、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仅金根一人就将汉口乐善堂收藏的清朝资料整理成2000页《清朝贸易调查》,提供给日军,成为日本军政当局发动侵华战争的第一手资料。与日本相比,清不仅没有设立任何专门的情报机构,而且对对方的间谍活动一无所知,乐于助人。甲午战争前,日本特务头子、第二幕僚长川上三藏于1893年4月访清。也许他根本没想到。他的求证之旅受到了清政府的热烈欢迎。李鸿章通过炫耀实力来压制对方,允许其参观军工厂、武备学堂、军事设施和军事演习,让川内三国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清朝的军事现状做了一个准确的调查和评估。清朝用自己的错误验证了吉田松阴的设想。可以说,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帝国已经灭亡。
历史给了日本一个天赐良机。
从传统的日本王朝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正好与时代同步。19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被自己的问题难住了,征服东方的步伐突然停止了。虽然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对爱尔兰却无能为力。美国内战如火如荼,无数人饱受这场战争之苦。多年以后,这些人进入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一部小说。作者给了斯佳丽一个美丽的名字。她在乔治亚庄园里骄傲而叛逆,倔强而坚强。俄罗斯人在克里米亚作战;也因法国普法战争的失败而毁于一旦,废弃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普鲁士占领后,禁止改教法语和德语,于是出现了法国著名作家《最后一课》。
这种历史性的差距,似乎是上天特意为日本安排的。日本人没有浪费这样天赐良机,开始翻咸鱼。明治四年,明治政府派遣了以外务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出使西方的特别使团,成员包括西藏大臣高市保君、工贸大臣伊藤博文。并访问了欧洲和美国,试图跻身先进国家行列。1873年,是清朝明治六年、同治十二年。那一年,日本外务副大臣大岛清抵达。见到同治皇帝,没有按要求鞠躬,只鞠了三个躬。一年后,明治政府禁止琉球向清朝派遣朝贡使节,并下令废除琉球,设立冲绳县。同年,明治政府任命中将西乡从道率领3658人的军队进驻中国台湾省岛,开始了侵略和屠杀。
副岛部长认为:“把无主的野蛮人变成文明人,是文明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这个任务应该先由清国承担,但是清国自己放弃了这个任务,那么地理上下一个应该承担这个任务的国家就是日本。征服台湾省,让台湾省沐浴在国际舆论所允许的文明之中,是一个文明国家义不容辞的任务。”[9]尽管他们所谓的“启蒙”是以屠杀和羞辱的形式进行的。
日本人是在“黑船”的刺激下觉醒起来的,所以“黑船”到达的那一天就是日本建国的日子。但是,日本人并不是用牙齿恨美国。他们不像中国那样讨厌1840年意外的英国军舰,而是感激美国人。日本人认为美国人不仅是他们的大敌,也是他们的大恩人。他们是大救星,是活菩萨,是他们把自己从可怕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是美国人给日本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会了丛林法则的技巧,努力成为人类食物链的上游。从入侵台湾省、甲午战争到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日军只用了20多年就完成了对钓鱼岛的反攻。中国人还在争论“西式”是否可以在中国使用。日本政客决定驾驶自制的“黑船”“解放”全人类。所以“黑船事件”并没有伤害到日本人。
19世纪60年代,清朝陷入内战,日本开始漫游西方江湖。在决定中日未来命运的过程中,历史错误似乎是赢家和输家。
日本自强的梦想发酵成军国主义。
在吉田松阴的指导下,日本人理解了“黑船”的语言,信奉了“黑船”的哲学。他们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黑船”,走向其他国家的大门。这样的“黑船”带给他们越来越多的快乐,让他们欲罢不能,最终让他们彻底疯狂。从宋寅靖国神社的教室里,日本人自强的梦想迅速发酵为军国主义。
来自吉田松阴的学生山县有朋认为,欧洲强国离日本很远,日本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不会对欧洲构成威胁。日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的敌人应该是邻国清朝。日本如果不增加军备,国家独立就无法维持,更谈不上繁荣。
从入侵台湾省和黄海开始,吉田松阴的后裔已经踏入亚洲和世界的战场。他们的主子所教导的“养虾、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支那、对印度”的理想,也变成了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残酷、731部队的活体实验、“三光政策”的变态疯狂。最终,他们的“大东亚”梦在两颗美国原子弹中消失了。他们的帝国梦始于美国,终于美国。他们从西方列强那里学来的专制原则,最终被西方彻底击碎。
吉田松阴只看到了开始,却没有看到结束。
[1]转引自王晓秋:《近代中日启示录》,第13页,北京出版社,1987年。
[2]今日东京湾。
[3]转引自切尔:《绝版吴佳——从海外史料揭示中日战争》,第70页,文汇出版社,2009年。
[4]山口教育会编:《吉田松阴全集》,第一卷,第593页,彦博书店,1935年版。
[5]山口教育会编:《吉田松阴全集》,第一卷,492、302、592、593、597、601页,彦博书店,1935年版。
[6]朱勇:《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参见《繁荣中的痛苦——中国历史上的蝴蝶效应》,第187页,东方出版社,2013年版。
[7]引自肖春雷:《中国海权是如何一步步丧失的》,原载2011年第10期,《中国国家地理》。
[8]梁启超:《自由书》,见《梁启超全集》,第二卷,第337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
[9]坂本太郎:《日本史》,第37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朱勇百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