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伟的个人资料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十一、燕京风云(修改版)
从公元1120年春,宋金“海上之盟”谈判成功至公元1122年三月,阿骨打对辽国的腹地发动了摧枯拉朽式的进攻。
1120年一月,辽国上京攻破。
1121年一月,辽国中京攻破。
1121年三月,西京守将向金国投降,同月辽皇耶律延禧逃入云中夹山,神秘消失,辽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阿骨打已经按照“海上之盟”的规定从北边向辽国发动了攻击,并实现了自己对宋国的保证,占领了上京、中京和西京,那么做为结盟的另一方宋国此时又在干什么呢?
很奇怪,宋国的赵老师在阿骨打和辽国进行生死决战时,却没有任何的反应,而整个国家连任何要进行对外作战的军事准备都没有。
到底是何原因呢?那还得问赵老师和他的一帮“聪明”学生们。
自从与阿骨打签订了“海上之盟”后,赵老师着实兴奋了一阵,但到后来,阿骨打真的出兵攻辽时,赵老师又有点反悔了,他又不想出兵攻打辽国了。
主要原因是他对金国的军事实力还心存疑虑。
这次宋金结盟共同对付辽国,如果打胜了那也就算了,一旦宋金联手不能战胜辽国,反过头来耶律延禧找自己算总账,那就麻烦了。
赵佶是这么想的,他的学生们也有同感,于是这帮风流才子们对阿骨打和耶律延禧耍了回小聪明。
暂时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如果金国取胜,那么宋国便乘机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辽国;如果辽国取胜,那就不承认与金国所签订的合约,继续和辽国和平相处。
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做法不能说不对,但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实力去打老虎,如果你的实力连病猫都打不过,还谈什么打老虎呢?
因为以宋国目前的军事实力,根本不可能击败辽国,更不用提金国了。
而且完颜翰鲁简介,赵老师的这种做法既得罪了金国,也得罪了辽国,两边不讨好。
另一个不出兵的原因是赵老师自己家的“后花园”着火了。
着火的根源还在赵老师自己身上,前边提过赵老师身边有七个身怀特殊技能的学生,而这帮学生平日里专做坏事,不干好事,整天想着欺压百姓,搜刮民财。
而其中有个叫朱勔的,是童贯的心腹,他发现赵老师又有了新的爱好—石雕,为了讨好自己的老师,便出了个搜主意,那就是在江浙一带的百姓家中征集奇花异石,送到东京汴梁府,供赵老师欣赏。
赵老师对朱勔的这个想法非常满意,特地在苏州开了个“应奉局”,派朱勔亲自坐镇,将搜罗来的花石用船运到汴梁府。
由于汴梁府离江南路途遥远,为了运送这些花石,朱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日以继夜不停地在江河中运送花石,这些运送队伍被称为“花石纲”。
江南的老百姓这下子可遭殃了,朱勔手下的士兵们在征集花石时,乘机敲榨勒索、欺男霸女,许多百姓被害得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时,浙江睦州青溪县有个叫方腊的佃户,由于家中也经常被官府以征集花石为名进行敲榨,方腊便对官府怀恨在心。
公元1120年十月,方腊纠集了一帮自己家乡的农民,举起了反抗宋王朝的大旗,方腊自称“圣公”。
义军的矛头直指朱勔,起义不到十天,浙江一带的百姓纷纷响应,义军瞬间便聚集了几万人马,很快便打到了杭州。
远在汴梁城内的赵佶闻听自己的“后花园”失火,是大为震惊,因此便任命自己的得意学生“童公公”为主帅、王渊、辛兴宗为副将,率领十五万禁军前去镇压。
禁军是宋国皇帝的亲兵部队,其战斗力和装备均比其它部队要高,赵佶这次为了消灭造反派,不惜动用了自己的精锐部队。
而作为这次出征江南的主帅,童公公是心怀鬼胎,方腊造反的根本原因就是“花石纲”,而“花石纲”的发起者朱勔则是自己的心腹。
朱勔之所以如此嚣张,归根到底是自己在背边撑腰,追究起原因来,自己才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为了弥补自己的罪过,童贯主动请缨出战,为老师分忧。
一到苏州,童贯便假腥腥地对当地百姓宣布取消征集“花石纲”,撤消朱勔的职务。
百姓毕竟是百姓,不可能有很高的思想觉悟,许多人被童贯的花言巧语所蒙蔽了。
童贯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于是一声令下,十五万禁军向方腊的起义军发动了进攻。
方腊的赵义军无论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远远落后于宋国的禁军,几次交锋后,方腊的赵义军战败,不得不退守自己的老家清溪县。
作这主帅的童贯又使出了他一贯的伎俩,派人收养起义军中的软弱分子,从内部瓦解起义军。
公元1121年四月,青溪县被宋军攻破,方腊起义正式宣布失败。
而在攻打青溪县的战斗中,有一名青年小将表现非常出色,并且只身追入荒山野岭,新手抓获了方腊,此人是王渊手下的一名偏将,名叫韩世忠!
汴京城中的赵佶得知“后花园”的火灾已经被自己的得意门生童公公扑灭后,心情大为愉悦。
而不久以后,北方也传来了好消息,金国在与辽国的生死决战中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辽国的领土大面积沦丧,就连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也在四处逃窜。
看到痛打落水狗的时机已经成熟,赵佶老师令旗一挥,下令攻打燕京府。
已经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宋辽边境又开始重燃战火。
由于成功地镇压了方腊的叛乱,赵老师对童同学的期望值已经达到了顶峰,而童同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的自信也达到了顶峰,因此这个宋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复仇任务的重担便交到了童同学身上。
而赵老师之后又有惊人之举,那就是任命蔡京之子蔡攸为副统帅,和童贯一起出征北伐,这个蔡攸是何等人呢?
蔡攸是蔡京的长子,但和蔡京的关系并不和睦,还经常互相拆台,因为父子俩都在书词、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水平,都得到了赵佶老师的宠信。
由于老蔡京年事已高,不太可能担任作战的统帅,为了表示对老蔡家的弥补,赵老师便任命小蔡担任童贯的副手。
但这位小蔡哪里懂什么军事啊?压根没带兵打过仗,还不如童公公。他的主要专长在娱乐界,因为这位仁兄专门组织一些歌舞表演活动,如果在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个非常出色的娱乐行业主持人。
但让主持人去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赵佶也知道光凭这两个学生去打辽国是没有必胜把握的,冲锋陷阵还得靠武将,于是他又指派了两名武将作为主将。
一名是赵佶出兵的坚决反对派西北名将种师道,虽然小种经常和赵老师唱反调,但毕竟人家能打仗,在西北一带多年作战,有着同少数民族交手的丰富经验,和辽国作战少不了他这类人物。
另一名也是镇压方腊起义的大功臣,辛兴宗,这位仁兄虽然是个武将,但人品却很差,打仗不行,但很会抢别人的功劳。
在前面提到的与方腊作战时,这位仁兄就干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他看到韩世忠亲手抓获了方腊,便起了嫉妒之心,居然派兵在半路拦截韩世忠,抢走了方腊,得到了头功。
后来有人告发,真相大白,韩世忠还是得到了头功,但赵老师对辛兴宗的这种***做法却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相反,这位仁兄又得到了出征的机会。
所以说,赵佶的昏庸和耶律延禧真的有一比,明明有个优秀人才韩世忠在眼前,视而不见,却还去任用一个无赖将军。
因此,我们看赵老师所安排的北伐阵容,除了一个种师道还算合格外,其余三人根本不是打仗的料,而且种师道还不是主帅,凡事都要听童贯和蔡攸的指挥。
宋国宣和年间的伐辽,从一开始的主帅任用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也就注定了此次北伐的悲惨结局。
但宋国上下都对此次北伐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皇帝赵老师到主帅童公公、副帅蔡公子,再到出征的小兵和平民百姓,大家都对这次北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我们的蔡公子甚至还有这样的美好想法,那就是只要宋朝大军兵临城下,已经奄奄一息的辽国肯定会俯首称臣,说不定还会夹道欢迎宋军的到来。
公元1122年四月,赵佶以童贯、蔡攸为北伐军主帅,种师道、辛兴宗为东西两路军都统制,率领十万禁军,向宋辽边境的雄州进发。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朝大军,已经濒临绝境的辽国又将作何反应呢?
在这里就要简单介绍一下同时期辽国的状况。
自从金国攻破辽国中京以后,耶律延禧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一路狂奔,躲进了长城以北大青山的夹山之中,一时间,音迅全无,生死未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燕京城里的辽国群臣们开始为辽国的命运展开了争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辽国的叁政知事李处温,这位仁兄是辽国头号大奸臣萧奉先的好友,能得到这个职务也多亏了萧奉先的帮忙。
自从当了辽国的官后,李处温唯一做的“正事”便是拼着命的贪污受贿,疯狂敛财,大有超越萧奉先的趋势。
而正值辽国群龙无首之际,李处温觉得自己大干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率先提议,由魏王耶律淳继任辽国皇帝,继续与金国对抗。
从表面上看,李处温是为了辽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实际上李处温和萧奉先是一路货色。
他急于拥立耶律淳,无非是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将来可以以开国元勋自居,说不定还可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李处温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这个提议在当时的环境条件是是挽救辽国的唯一办法。
光李处温一个人站出来还不够,于是他联络了德高望重的文人宰相张琳,要求得到他的响应。
但张琳天生胆小,这种随便更换皇帝的大事他哪里敢做主?他的建议是现在耶律延禧生死未知,最好让耶律淳担任摄政王。
张琳的暧昧态度可把李处温急坏了,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关键时候,有一位辽国皇室的青年人站了出来,坚决支持李处温的提议,此人名叫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德重,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
虽然是皇家子弟,但这位青年特别好学,同时精通多国语言,在辽国天庆五年还中过进士,由此被封为辽国的翰林学士,目前的职务是辽国兴军节度使。
看到辽国在和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耶律大石是万分悲痛和失望。
如今自己国家的皇帝都不知所踪,整个国家群龙无首,辽国已经处在亡国的边缘,耶律大石终于挺身而出。
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了皇室成员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成功的概率大增,奚王萧干(回离保)也站在了耶律大石一边。
而对于魏王耶律淳来说,并非是他不想当皇帝,在六年前耶律章奴派人劝他称帝时,他也曾犹豫不决过。
但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耶律延禧还掌握着辽国的命运,而此时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耶律延禧生死未知,即使活着,也不太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于是,这次耶律淳不想再错过机会了,在群臣的拥护下,即位称帝,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历史上把耶律淳所建立的国家称为“北辽”。
拥立有功的李处温被封为燕京太尉,萧干封为北院枢密使事,而耶律大石为军事负责人,负责“北辽”所有的军事活动。
“北辽”从一建立便处于宋金两面夹击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耶律大石提出了与宋国和好,向金国称臣的策略。
可惜,耶律大石的计划未能实现,宋国的赵老师看到辽国有难,急于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断然拒绝了辽国的要求。
而金国的阿骨打自然不会放过辽国的残余势力。
于是,耶律淳放弃了的希望,决心以哀兵之势迎战信心十足的宋兵。
实事求是的说,耶律淳确实比他位***侄子强多了,如果耶律淳早点当上辽国老大的话,说不定辽国局面会发生逆转。
耶律淳比耶律延禧厉害的地方在于知人善用,他懂得挖掘人才,前面说过的怨军首领郭药师便是他挖掘的第一位辽国人才。
而这次为了对付宋兵,他挖掘出了辽国末代最厉害的两位军事人才,一位便是耶律大石,另一位是奚王萧干。
公元1122年四月,也就是“北辽”刚刚建立才一个多月,耶律淳便发动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争,战争的对手是企图入侵燕京的宋朝大军。
事关“北辽”王国的生死存亡,耶律淳将所有的赌注压在了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年青人身上。
而与此同时,童公公和蔡公子率领的十万宋朝北伐大军也开到了宋辽边境的雄州。
童公公派前军统制杨世可出兵白沟,迎击辽军。
辽国这边耶律大石派出了自己的副手萧干迎战。
战斗的结果是萧干大胜,杨可世大败。
而辽国统帅耶律大石见好就收,再次派使者来到宋军营中,极力陈述两国交战的敝端,希望能再次同宋国和平相处。
宋军高级指挥人员中只有种师道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同耶律大石的初次交手,他深感对方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北辽”也绝非童公公等人所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种师道也劝诫童公公作个顺水人情,乘机与“北辽”和好,耐心的等待时机。
但童贯等人已经被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充昏了头脑,对于种师道的好言相劝置之不理。
童公公不相信北辽这只“病猫”还能打败自己大宋朝的王者之师,于是他再次派西路都统制辛兴宗出兵范村。
而经验丰富的老将种师道由于不听话,被童公公打发到了“替补席”上观战。
耶律大石被童公公的傲慢态度激怒了,于是这位辽国的杰出青年亲自上征,在范村大胜辛兴宗。
这下童公公彻底傻眼了,他不曾想到自己“英勇无敌”的大宋军队居然连北辽这只病猫都打不过,而且更要命的是这只病猫在耶律大石这只老虎带领下,乘胜追击,大有一举歼灭宋军的趋势。
关键时候,还得老将出马,种师道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果断的率领精锐部队断后,阻击耶律大石,避免了宋国全军覆没的命运。
宋军北伐失利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城内,赵佶老师这回又显现出了他懦弱胆小的性格,由于生怕北辽会乘机攻打中原,他连忙命令童公公和蔡公子立即从雄州撤军,班师回朝。
宋国这次北伐,虽然占据天时、地利,但在人和方面不如北辽。
首先,虽然北辽正处在灭亡的边缘,但在耶律淳和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君臣上下同心,士气旺盛,而我们的赵老师和他的那帮学生们根本没有认真地进行备战,直到金国的阿骨打一再催促,才匆忙上阵,焉能不败。
其次,在将领方面,辽国派出的是同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人才,而宋国派出的却是“公公”和“主持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怎么能取胜呢?
至于这次北伐失利的责任,童公公很自然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不听话的种师道身上,结果是种师道被降职留用,其余人等毫发无损。
宋军撤兵的消息并没有给危在旦夕的北辽带来多大的喜悦,因为北辽的最高统治者耶律淳去世了。
这位辽国末期辽国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仅仅在位三个月,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了,这不能不说是辽国的一个重大损失。
在临死前完颜翰鲁简介,耶律淳向李处温交待了自己的遗嘱:任命李处温为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延禧之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而李处温这种人事实证明是不能委以重任的,因为耶律淳的死使他认识到辽国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了,他需要为自己留下后路,他的后路就是刚刚吃了败仗的宋国军队。
于是,李处温便秘密策划挟持萧德妃向宋军统帅童贯投降,可惜最后事情败露,最终李处温便萧德妃处死。
得到了耶律淳的死迅后,童公公和蔡主持又开始得意忘形了,他们再一次怂恿赵佶出兵北辽。
经过上次的大败后,赵佶有点厌战了,但经不住童公公和蔡主持的花言巧语,决心再次北伐。
公元1122年九月,宋国发动了对北辽的第二次进攻,童公公和蔡主持仍然是主帅,主将则换成了同样来自西北地区的刘延庆。
这位刘延庆出身名将世家,经常在西北一带同西夏人作战,可以说是一员猛将。
但此人的缺点也很突出,骄横自大,军纪很差,这似乎是那个时代宋朝将军的通病。
此次北伐,宋国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其中大部公都是国内的精英部队——禁军,赵佶老师对于此次北伐是志在必得,因为他不相信连皇帝都死了的北辽还能有什么抵抗力。
童公公和蔡主持包括刘大将军的想法和赵老师相同,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信息。
那就是虽然耶律淳死了,但最北辽最厉害的两位仁兄耶律大石和萧干还在。
不过在第二次北伐的初期,宋国军队却出人意料的顺利,沿途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而令童公公和蔡主持更加高兴的是,有个辽国的高级将领居然主动向他们投降了。
这可是一百多年来,辽国向宋国投降的第一位武将,而且此人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他就是辽国怨军的首领之一,郭药师。
我们前面说过,怨军是耶律淳一手建立的私人武装,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金国,但后来怨军发生了内哄,再加上被金国多次痛击,实力大受损伤。
蒺藜山大败后,怨军跟随耶律淳退守燕京,负责燕京南部军事防御。
而作为怨军首领的郭药师,在耶律淳刚即位时,确实也得到了耶律淳的特殊照顾,被耶律淳任命为涿州留守,负责抵抗宋国的进攻。
可惜好景不长,主人耶律淳的皇帝宝座还没坐热,便去见了自己的祖先,而郭药师的怨军便失去了以往的光环,成了不受萧德妃欢迎的野蛮武装。
郭药师是个战场上的赌徒,他很善于看准时机下赌注,在前面几年中,他将赌注压在了耶律淳身上,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目前赌桌上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作为三国对弈的一方,辽国败局已定,不可能再有获胜的机会了。
要作一名成功的赌徒,郭药师必须跟对主人,站对阵营,否则他就只有和耶律淳一样,成为辽国的殉葬品。
于是,我们的郭药师决心更换主人,他这次将赌注压在了宋国身上,也就是童公公身上。
所发还没等宋朝大军发动进攻,他便很主动地向童公公献出了涿州城和易州城。
我们的蔡主持也终于获得了夹道欢迎的殊遇。
【建立金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建立金国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虎水女真族完颜部酋长乌骨乃之孙,劾里钵之次子,完颜部首领,金朝的建立者,善骑射,力大过人。在位9年,终年56岁,是女真族的伟大领袖,对金朝灭亡辽朝、统一北方具有奠基意义。天庆四年,起兵反抗辽朝,1115年正月,建国号“金”,年号“收国”,建都会宁府。同年十二月,加号大圣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天辅。在位期间,把猛安谋克制度改为军事行政组织,1119年,颁行女真文字。1123年八月,领兵返回上京,行经部堵泺西行宫,病死于途中。九月,葬于上京宫城西南。谥武元皇帝,庙号太祖。
金国(1115-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部族国家,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金国以女真人为主,原来是辽国的附属。女真就是隋唐时期的黑水靺鞨,世代居住在松花江一带。女真首脑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个部落后,于1115年建立大金,国都会宁(今哈尔滨阿城一带),成为又一个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
建国后的大金非常强悍,10年灭辽(1125年),12年灭北宋(1127年)。其领兵统帅完颜宗弼是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也就是《岳飞传》中的金国元帅金兀术。此人屡屡带兵南犯,与岳飞等抗金将领多次交手,民间有许多关于此人的传说。
金国伟的个人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