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室的后代
【你知道么,明朝皇室后裔在清朝时的待遇居然是这样的!】
一个王朝灭亡最痛苦的就是亡国之君和那些皇亲宗室,能被新朝见容的不多!刘裕之前的王朝对亡国之君还是很优待的,刘裕开启了杀前朝之君的先例;多数新朝用“二王三恪”(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来对待前朝的皇室后裔,且他们不用臣礼而用宾礼对待新皇,不过到了元、明、清均封前朝后裔以爵位,不再保留这一传统。
清朝入关后明朝朱家的亲支几乎都被屠戮,像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键,永历帝朱由榔以及所谓的朱三太子,明朝皇室不管真假清初一般抓住了就是难逃一死。
到了康熙后期,满清的统治渐渐稳住了脚,民间的反抗也较小了,明朝皇室的后裔也凋零的没几个人了,满清也就没再大肆屠杀,像朱怡镐并没有被杀,而是被清政府安置到了河南杞县。
到了雍正时期,为了表示清朝的仁政和大度。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清世宗命访求太祖支派后裔。次年(1724年)访得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清政府宣称他是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后裔!不过这人似乎不是明朝皇室后裔,字辈与明朝皇室不符合,很可能是远支,但是是得到满清政府的官方认证。
满清政府加封朱之琏为一等侯,世袭,列五等之班,世世代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其族内人丁也由镶白旗全部转入正白旗。不过他有祭祀明陵之命,但是清廷规定不服明服,不行明朔,不用明礼。每年春秋二祭,都有必须“呈明前往”,其实只相当于一个守墓人的身份,并不属于二王三恪。而且各代延恩侯每年支俸银610两,俸米305石,可见爵位极低。乾隆十四年(1749年),赠一等延恩侯,世袭。
下面是延恩侯的世系——
延恩侯一共延续了12代,到了袁世凯称帝时(1915年),还曾召见朱煜勋,并且邀请其参加揖让皇位之礼,以表示排满的意思。
不过延恩侯朱煜勋的日子相当不好过,据溥仪的老师庄士敦记载——
1929年,延恩侯朱煜勋以“生计奇窘,无法维持”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民国政府内政部经研究决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之职。月薪50大洋,列入财政部预算。
孰料朱煜勋不但白拿钱不干活,又被控参与盗挖雀山妃坟墓地等事,有监守自盗之嫌。1933年10月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抽陵户为护陵警察。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侯退出历史舞台。
【明朝十六君王诞下几个后代】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总共有26个儿子,除了八儿子朱琦和二十六儿子英年早逝以外,朱元璋的其他24个孩子总共分成二十个派别,用来区分他们是谁。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是朱云,他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在1398年继承了这个帝国。然而,在1402年,他被他的叔父以“清君侧”的名义赶下台,从此明朝王位由朱标传给了朱棣。
文/古史新说
明朝的第二个君主是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在1398年当上了明朝的皇帝。然而,在1402年,他被他叔父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赶下了台,因此王位传给朱棣。靖康之变之后,朱允炆二儿子朱文被囚禁在丰阳。1457年才又自由了,但不久后又死了。
朱高炽是太子,朱元璋的信得过他,朱高炽长子朱瞻基非常的聪明,所以朱德故意把朱高炽立为皇太子,朱瞻基则当了皇太孙。然而,朱高炽只统治了明王朝10个月,就去世了,他的长子朱瞻基接替他成为了玄德皇帝。此时的明朝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被称为“仁宣之治”。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成祖,朱棣,1403年-1424年,永乐;仁宗,朱高炽,1425年-1425年,洪熙;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英宗,朱祁镇,1436年-1449年,正统;代宗,朱祁钰,1450年-1457年,景泰;英宗,朱祁镇,1457年-1464年,天顺;宪宗,朱见深,1465年-1487年,成化;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从以上这些皇帝的名字中,我们能看出一个规律,那就是朱元璋为了分清各派别的辈分大小,把他自己每个儿子当成了一个派别,每个派别定了二十个字作为这个派别名字的第二个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
从这些大数据统计中,我们就能知道朱元璋就是明朝皇帝中,后代最多的。再结合之前提到的这两段,我们就能看出来,朱元璋是明朝的开源皇帝,他把自己的儿子们,每一个当做一个派别,用来区别,这样都能分出二十多个派别来,可想而知,朱元璋的后代是明朝历代皇帝中最多的,是完全无庸置疑的。
明朝皇室的后代相关文章: